张北县瞄准绿色产业书写脱贫攻坚优异答卷

2017-11-29 19:36:1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旅游业全线飘红,新能源光伏发电惠泽百姓,传统产业覆盖县乡村……今年以来,张北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找准发展之路,下足“绣花”功夫,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发展良好局面,为确保年内8500人脱贫,3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书写着优异答卷。

●旅游扶贫拓富路

“我们不等不靠,通过搞旅游帮助贫困户脱贫。2016年牧民跑马场合作社创收110万元,户增收2万元。今年预计收入130万元,户均增收2.5万元。”郝家营乡五福堂村村支部书记江有花对记者说,他们村下辖3个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114人,从事旅游的贫困户25户47人,其中小三宝营盘村形成了村民自治型旅游管理模式,成立了小三宝牧民跑马场合作社,带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参与旅游业快速脱贫致富。五福堂村只是张北县通过“旅游+扶贫”带动百姓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如何在“旅游+扶贫”中精准发力,让因病、因残,因缺少资金、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也享受到发展红利?今年以来,这县强化“旅游+扶贫”理念,依托中都原始草原、草原天路等旅游资源和草原音乐节品牌,探索了“景区带动、农旅互动、节庆拉动、能人推动”四种旅游扶贫模式,支持周边乡镇村发展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旅游服务,引导贫困户通过开农家院、卖农产品、入股分红、就近打工等多种形式参与发展、实现增收。今年1—9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55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99亿元。

●光伏扶贫惠万家

在德胜村村委会大院里,100千瓦光伏电站熠熠生辉,省工信厅驻德胜村第一书记苏会彬兴奋地说:“‘铁杆庄稼’收获了,光伏发电共收入了40余万元。”省工信厅自去年驻村帮扶以来,着手推行“光伏+农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争取国家工信部扶贫资金30万元,整合扶贫资金370万元,筹资建起了500千瓦的两座光伏发电站。“德胜村还流转村内土地2600亩,由伊利集团建设了5万千瓦设施农业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已并网80%,年可直接帮扶带动全县20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介绍。

今年以来,在原有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的基础上,张北县集中规划建设128个共计3.84万千瓦村级分布式联建光伏扶贫电站,实现了光伏扶贫全覆盖。收益所得由集体分配一部分,优先帮扶重度残疾、重大疾病、无劳动能力人群等深度贫困户,户均补助3000元;对一般贫困户按每人每月500至1000元,优先提供电站日常的清洗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剩余收益为符合条件的非贫困户增加公益性岗位和发展村集体公共事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风电装机233万千瓦,光伏装机52万千瓦。

●传统产业全覆盖

在台路沟乡李家营村,嘉茂菌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格外醒目。企业负责人李勇介绍,他们主要从事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可直接解决100人的就业问题,间接带动500户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辐射带动周边物流业、包装业、服务业等多个相关产业发展。“嘉茂菌业是张北县第一家投资上亿的食用菌企业,他们以‘企业+农户’的脱贫模式,带动台路沟乡后大营滩等6个村462户村民参与入股,成为了农民脱贫的重要产业。”台路沟乡党委书记邰晓峰说。

邰晓峰介绍,食用菌项目总投资1.1亿元,每户村民以5000元参与入股,从今年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700元,连续享受十年,根据企业年利润可增加分红额度。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收入,该企业还将下架菌棒分发给入股贫困户,并进行专业化培训,规范化管理,推广二次出菇栽培及收购。

近年来,张北县立足县情实际,积极发挥马铃薯、蔬菜、生猪养殖、食用菌和甜菜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扶持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种植,生猪扶贫养殖、菊芋种植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增收项目。同时,创新“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引导博天糖业、伊利乳业、中粮肉食、嘉茂食用菌和丰茂农业等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吸引农户参股经营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3万贫困户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